当前位置:纳米汗蒸推广中心历史历史上的公孙弘是个什么样的人?面慈心恶,大汉官场的老泥鳅
历史上的公孙弘是个什么样的人?面慈心恶,大汉官场的老泥鳅
2024-04-13

每当一提起公孙弘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,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

春秋时期,诸子百家各领风骚,真可谓是一个人才济济、文化繁荣的时代。

然而始皇帝一统天下后施行了“焚书坑儒”的文化政策,使得繁盛一时的儒学遭到了空前的打击。待到刘邦建立汉朝之后,贯彻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。由此,儒学进入历史发展的低潮时期。

汉武帝登基后,为了对抗以窦太后为代表旧势力,开始推行儒家学说,尤其是后来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思想的确立,儒家的地位更可谓是如日中天。

这一时期,儒生最成功的典型当属淄川人公孙弘了,公孙弘花甲之年时,以布衣身份被征召为博士,后来历任内史、御史大夫,直至宰相,封爵平津侯。

武帝一生共用13位丞相,其中3名自杀,3名被杀,所谓是伴君如伴虎,更何况陪伴的是汉武帝这样的皇帝。汉武帝的丞相中结局最好、最令武帝满意的便是公孙弘了。

公孙弘此人之所以仕途腾达,官运亨通,靠的便是处事谨慎,他从不做出头鸟,更不和汉武帝抢镜头。总之,公孙弘时刻谨记,一定要保证正面镜头留给武帝,保证武帝的主角地位,处理问题的时候,他宁可犯错,也决不会去改变自己与武帝保持高度一致的立场。

其次,公孙弘善于做秀,他在个人生活上十分的简朴,以最为简单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“高尚德操”。

他对待自己的后母,如同奉养亲生母亲一般,后母死后他服丧三年,堪称孝道典范。他在私人生活上,不仅廉洁自律,而且乐于助人,他经常拿自己的俸禄来接济亲朋好友,作为堂堂的一国丞相,居然既无积蓄又无私产。

能在风波险恶的官场上如此游刃有余,进退从容,公孙弘的能耐不可不谓极大,足以令人刮目相看。

公孙弘不仅在道德方面堪称典范,令大多人都为之钦佩,而且他善于打造个人形象,他说话幽默风趣,为人颇为亲和。

这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,是调节气氛,改善关系的有效润滑剂。因而公孙弘极受武帝器重,不仅授予高位,而且将公孙弘视为学者从政的典型人物。

当看到公孙弘如此多的优点之后,许多人会认为他真的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一代贤相,然而透过公孙弘为自己精心打造的光鲜形象,从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,公孙弘是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可怕人物,在同僚之中,凡是与公孙弘有矛盾,大多吃过公孙弘的亏,有的甚至是因此丧命。

主父偃乃是朝廷重臣,由于他向汉武帝提出了“推恩令”之法,有效的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,这让汉武帝这位一生都对权力无比痴迷的独裁皇帝无比的欢心。

有道是“同行是冤家”,主父偃得势之后,公孙弘的权力自然受到了限制,看到主父偃志得意满的样子,公孙弘暗地里恨得咬牙切,然而以公孙弘的城府,自然表现的是不动声色,他在耐心的等待,等待一个可以报复的机会。

主父偃由于在削弱诸侯王们势力之时,对齐王、燕王等诸侯下手过重,这令王公贵族们极力反对,再加上主父偃曾经收受诸侯贿赂,因此惹怒了武帝,于是下令将主父偃逮捕入狱。

这对于公孙弘而言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他准备 “痛打落水狗”。在公孙弘的坚持下,武帝最终下令将主父偃处死并夷其九族。公孙弘的阴险和歹毒,由此可见一斑。

如果说公孙弘谋害主父偃,是政敌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,那么公孙弘意欲假他人之手,谋害当世大儒董仲舒,则是不折不扣的小人行径。

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、重用儒生,其中董仲舒的功不可没,董仲舒乃是汉代堪称一流的儒学大师,他尤其精通《春秋公羊传》,才华独步天下,年少之时便奋发学习,立志复兴儒学。即使后来旗帜鲜明的反对汉代正统思想的著名“非主流学者”王充,都对董仲舒的才学和为人敬仰有加。

相比之下,公孙弘虽然也是儒士出身,但他的才学实在不及董仲舒。公孙弘当然不能容忍有一个在某些方面远远要强于自己的人存在。

于是,公孙弘开始想方设法,与董仲舒作对。当时,武帝的胞兄胶西王,为人凶残暴虐,生性嗜杀,他的封国内无数太守一级的官员被其谋害。公孙弘向汉武帝举荐:“独仲舒可使相胶西王。”让董仲舒离开中央朝廷,去当胶西王的国相,企图借胶西王的屠刀,取董仲舒颈上的人头。

汉武帝不知就里,还以为是公孙弘为朝廷举贤,听信了公孙弘的建议,任命董仲舒为胶西王的国相。一代大儒董仲舒并非是只懂得读圣贤之书的腐儒,他看出了公孙弘的这招毒计,可是武帝的旨意根本无人敢违背,只好收拾好行装,前往胶西赴任。

所幸的是,胶西王知道董仲舒是当世大儒,多少做了点尊重人才的样子,并没有找董仲舒的什么麻烦。而董仲舒也懂得进退有度,处处谨慎行事,终于保住了性命,最后称病告退,躲过了公孙弘这一招借刀杀人的毒计。

从公孙弘对待董仲舒的行为看,公孙弘的确确是典型的“小人”。更加令人叫绝的是,此人十分善于伪装,明明是要置人于死地,却偏偏能装出一副诚心诚意,和蔼热情的样子,诱使你不经意中松懈警惕,以致深陷绝境。